肚臍凸凸的? 怎麼回事? 談臍疝氣
“ 我的寶寶肚臍好奇怪,有時候是平平的,但是一哭或是用力活動的時候,就會凸出來”
如果您的寶寶也有上面的現象,那就有可能是有臍疝氣的問題囉!
臍疝氣是寶寶相當常見的現象,主要原因是因為寶寶出生後,原本臍帶附近的腹直肌不夠有力或是中間的韌帶還沒癒合(見圖一),當寶寶用力、大哭或是吃飽食,腹腔壓力增加,會把肚子裡的腸子或腸系膜等軟組織從這個位置擠出來,看起來就像肚臍長了一個包(圖二),這就是所謂的臍疝氣囉。
蛤? 那我的寶寶有臍疝氣,需不需要治療呢?
絕大多數的臍疝氣開口不大,大約1公分左右,這種大小通常在1歲前會隨著寶寶長大,”腹直肌越來越有力氣”而逐漸癒合,只要寶寶符合以下safe條件,爸爸媽媽就可以在家裡放心觀察。
Safe 1.
雖然哭的時候會明顯突出,但是寶寶安靜睡覺時,用手指可以輕鬆地把肚臍的小包推回腹腔內。
Safe 2
臍疝氣空隙約1公分左右
Safe 3
寶寶平時活動力、食慾、大便以及身高體重發育完全正常。
但若是以下現象需要立刻就醫囉!
1. 寶寶出現異常哭鬧不安,尤其合併食慾不佳或便秘等問題
2. 臍疝氣的位置摸起來變硬,無法像之前一樣推回腹腔內
3. 臍疝氣週圍發紅或發黑(圖三)
有上面任何一個現象產生,代表腸子可能被腹直肌給卡死了,必須盡快手術治療,免得腸子壞死造成更嚴重的問題。
另外,若超過兩歲以上,臍疝氣仍未消失的孩子,因為腸子會被卡死的機率也會隨著年紀增加而上升,所以也建議盡快手術唷!
最後小叮嚀:
爸爸媽媽在家照顧臍疝氣的寶寶請注意下面重點:
1. 要多多觀察寶寶的活動力食慾和排便狀況
2. 可以偶爾輕輕的推壓臍疝氣的位置,確認觸感還有週圍皮膚顏色是正常的
3. 不需刻意要拿硬幣或是其它東西壓住臍疝氣,這樣並不會讓它好的比較快,反而增加摩擦感染和接觸性皮膚炎的機會,記得上面說的嗎? 臍疝氣的癒合,是肌肉變有力後才會消失,單純壓進去沒用的,放開隨時會彈出來。
4. 有上述的危險症狀或是超過兩歲以上臍疝氣沒消失需盡快就醫
以上,下台一鞠躬
特別感謝粉友 黃小美,同意提供照片